近日,202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江阴召开,发布了关于体育场地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全国体育场地数量达到了484.17万个,场地总面积达42.3亿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.0平方米。这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设施在普及和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。
根据2024年的全国体育场地统计,田径场地数量达20.93万个,游泳场地近4万个,各类球类运动场地达到303.62万个,构成了我国体育场地的主体结构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冰雪运动场地在近年来的增长尤为显著,2024年新增到2678个,比2019年增长了76.2%。
与2023年相比,2024年全国的体育场地数量增加了24.9万个,总面积增长了1.59亿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首次突破3.0平方米,标志着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里程碑。回顾过去20年,2003年全国体育场地数量仅为85万个,人均面积仅1.03平方米。那时,大多数体育设施集中于大城市,普通市民健身的机会相对有限。而2019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首次突破2平方米,如今再用5年攀升至3.0平方米,展现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飞速发展的态势。
首都体育学院的冯国有教授指出,我国体育设施的建设已呈现出从城市扩展到农村、从传统到多元的转变,目前的公共健身设施硬件水平显著提升,有效缓解了民众健身“去哪儿”的困扰,同时为完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随着体育场地数量的增加,居民健身的可达性也逐步提高。在社区与村委会分布的体育场地面积已分别达5.81亿平方米和9.24亿平方米,两者相加已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。对此,北京体育大学的任弘教授表示,建立“15分钟健身圈”是为了降低人们参与健身的时间成本,方便城乡居民更有效地参与健身活动。
然而,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平方米的水平仍显得较低,部分场地的对外开放程度不足,造成了资源共享的不充分。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仍以教育系统和政府事业单位为主,其他领域的设施相对较少。约60%的场地位于事业单位和机关内,但这些场地的利用率和对外开放程度尚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。
中国政法大学的陈忠云教授建议,许多高校的体育设施在寒暑假及非教学时间内未被有效利用,可以考虑引入社会机构进行运营,逐步对公众开放。火狐电竞注册同时,冯国有教授也强调,人们对健身场地的专业化需求日益增加,相关部门应继续以群众需求为中心,不断提升体育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健身服务的质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